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思考,但答案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学生是教育的核心,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成熟,获得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重要的内涵就是在于传授“思维方法”。
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应试教育,到注重“思维方法”与“智慧传授”的素质教育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教育的回归,教育就应该教思维。
彰显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构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是从教师开始,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衡量一名教师是否胜任不应再是GDP式的指标考核,而在于他能否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思维品质,在于他主导的课堂是否具备高品质的思维含量。
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领悟知识。”
“引导学生自己领悟知识”包含了太多的含义。
“引导”不是强迫,是唤醒。是创设情境,引发的思考;是创设问题,激发的领悟;是依托生成,建构知识的高思高质课堂教学模式。
“自己领悟知识”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是强化应用,启迪智慧的教学目标。
从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来看,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活化知识,将思维教育引入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先进的思维教育思想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提升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建构学生认知过程中反思认知:元认知能力,以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思维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打造具备高品质思维含量的智慧课堂”是我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犹太教育理论家费厄斯坦曾经说过:“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是通过最直接最真实的经历与体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在思维的课堂上有快乐,有体验,有尝试,有挑战,更有积极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放飞思维的翅膀,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智慧的天空中飞翔。